close
為什麼黑人沒杯葛50和60年代的奧斯卡?88屆奧斯卡主持人,黑人諧星克里斯?洛克的開場白,澆了熱情觀眾一頭冰水:「那時咱們抗議的可是正經事…我們忙著被強暴、被凌遲,哪還在乎誰得了最佳攝影獎?當你的阿嬤正被吊在樹上搖來盪去,哪還顧得到外國最佳短片?」在奧斯卡舞台上笑謔黑人悲情,就如同在央視春晚哀悼文革,元宵燈會紀念228,實在人地不宜。白人包攬的金獎委員會,這回的設計,表面看似在教訓白人,為黑人出氣,不厭其煩地拋出尖酸的黑色幽默。但被疲勞轟炸近4小時後的觀眾,有誰還在乎黑人阿嬤吊在樹上搖來盪去?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不少人反倒愈加叫好白人的「雅量」。那3個橫空出場的小會計師,既矮化所有亞裔,又再給黑人一記重擊。別真以為這是洛克一個人的主意,別忘了好萊塢近9成編劇是白人。給數億觀眾看的盛典,每個細節,每個字,都是精心擘畫的集體工程。藉黑人之口來貶低亞裔,就抵消了黑人的平等訴求。看在無自覺的華裔眼裡,黑人才是十足的種族主義,而更認同白人大爺的大度。1947年黑人作家艾利森寫的小說《看不見的男人》(The Invisible Man),常與19世紀康拉德的小說《黑暗之心》相提並論。美國南方黑人到東部大城,歐洲白人深入黑色非洲,二者都在探討人性的盲目與追求自我認同的心靈旅程。在人生的叢林險境裡,只有極少數的人能有幸拿掉眼罩,清楚地看到生命本質。這兩本書最耐人尋味的是對西方文明的反思。康拉德看到歐洲白人以粗殘手段壓榨非洲黑人的恐怖;艾利森則指出美國白人一方面在拉拔教育黑人,看似充滿人道精神,實際台中拉皮上卻以「偉大優越的傳統」在阻止黑人的發展。二者殊途同歸,均是以文明在妝點其黑暗殘酷的動機。表面愈看似文明的白人,骨子裡愈內藏野蠻;而所謂的未開化人種,如底層的黑人,反倒常流露人性。在西方傳統中,白色象徵光明、啟蒙、開化與善;黑色代表黑暗、殘蠻、落後與惡。此種認知所產生的宗教美學、流行文化,隨著霸權擴散,根深柢固。數據顯示,在美國買票看電影的人多是少數族裔。而掌控好萊塢的資深執行長絕大多數是白人。經由電影既可「白化」有色人種,一勞永逸,又可販賣美國夢,一本萬利,好萊塢何必自找麻煩搞啥「多元化」?女女戀的《因為愛你》(Carol),變性男的《丹麥女孩》,換成非裔來演,華裔及拉丁裔的同志會來看嗎?洛克調侃白美男喬治?庫隆尼,即使穿上黃綠色的燕尾服,屁股鑽出隻天鵝,大家也會認為合宜優雅且逗趣。滿嘴荒唐如洛克,仍乖乖地穿上傳統晚禮服,還刻意全白呢!益顯其膚色之黑。如此黑白配,好萊塢叢林才可見。(作者為自由作家)(中國時報)





隆胸 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

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

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

ONEAD_slot('div-mobile-inread', 'mobile-inread');

整形 });

}



3E03DF5492F76FF7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xfw37vf78c 的頭像
    xfw37vf78c

    關鍵字行銷2

    xfw37vf7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